全国各地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人员流动,如延长春节假期、工程项目延迟开工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经济形势将更为严峻。在此背景下,继续保持公路建设投资高位运行,对稳投资、稳增长意义重大。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行业,是扩大内需和支撑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公路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公路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十三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年均完成投资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2.3%,为稳投资、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受疫情影响,当前公路项目复工开工延迟现象普遍存在,将对今年公路建设投资产生一定影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稳定公路建设投资、保障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至关重要。2月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加快公路水运工程复工开工建设加大交通投资力度的通知》。各地正在按照通知要求有序推进公路项目复工开工建设。在此基础上,为应对疫情可能造成的投资影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还应重点关注项目储备、资金供给、要素保障等关键问题,多措并举,为稳投资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服务好经济平稳运行大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做好项目储备。一是对接“十四五”做好项目储备。统筹做好“十三五”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进一步加快“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十四五”期公路建设的重点方向。各地根据“十四五”规划方向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并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压缩项目审查审批时间,为具备条件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形成在建一批、新开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项目格局。二是鼓励符合“十四五”重点方向的项目提前开工实施。尤其是对于发展基础薄弱、仍有较大建设需求的地区,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形成有效投资。建议结合三年滚动计划编制,明确一批看得准、“十四五”必须实施的项目,尽早启动,争取具备条件的项目年内开工。保障资金供给。一是科学制定车购税投资政策。为充分体现车购税资金对公路建设投资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建议根据不同类型项目融资能力的差异,制定差异化投资政策。例如,对于融资能力较强的高速公路项目,从更有效发挥中央资金带动作用的角度出发,可考虑适当降低中央投资补助标准;而对于融资难度较大、资金短缺问题突出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从缓解地方配套压力、保障项目实施的角度出发,可考虑进一步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二是积极争取加大年度车购税资金支持力度。建议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将2021年度计划项目车购税提前批次的下达比例进行适当提高,并将今年的资金下达时间适当提前,加大年度车购税资金投入,有效缓解项目资金压力。三是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建议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充分利用项目资本金下调、专项债扩大使用范围、研究发行长期融资工具等国家政策机遇,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路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强化要素保障。一是争取外部支持政策。建议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与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公路建设项目土地、环保审批受阻等问题,继续争取在公路项目用地指标、审查审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二是积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即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布局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积极参与,主动与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加强对接,做好公路与“三区三线”的协调衔接,实现公路线位资源的有效预留,确保建设项目的可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