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辅助浏览
- 网站导航
- 网站首页
- 交通政务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党建工作
- 行业服务
- 政民互动




隋吉峰。受访者供图
一晃55天过去,隆冬到了春分,辽沈人民盼望的英雄们回来了!
一句让人热泪盈眶的话,萦绕在多少人心头:英雄安好,山河无恙!
“接你们一个不少地回家!”
“祝贺你们平安凯旋,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家乡人民一直都在等着你们,欢迎回家!”
3月20日13时57分,搭载辽宁首批驰援湖北医护人员的航班平安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东北空管局管制员通过无线电波致以崇高敬意。
把137位英雄接回家的是南航北方分公司包机,包机安全降落后,机场为包机举行了“过水门”仪式,这是民航界最高礼仪;医护人员走过的舷梯铺上了红地毯,这则是南航给予贵宾的礼仪。
南航北方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初运送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时候,机长曾向医护人员许诺:等你们胜利了,我们接你们回家!如今就是有诺必践的时候!
在包机航班上,乘务长张迎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惊喜——医疗队领队送给机组成员一套由137名医疗队员签名的防护服:这是我们全体队员签名的防护服,赠送给你们,谢谢你们对我们的保障!
张迎激动地表示感谢,“我们要以你们为榜样,做好空中服务工作!张迎表示,这套防护服异常珍贵,她们会把这套防护服珍藏,作为南航人与医护人员共同抗击疫情的纪念。
“来了,医疗队车队来了!”
“咋还没来呢……”3月20日下午2时40分,丹阜高速沈阳站外,几位市民站在道路护栏外侧不足1米宽的小道上,朝南边来车方向张望。
辽沈晚报记者与他们交谈得知,他们中没有医生,也没有医生家属,更与即将到来的医护人员们素昧平生。他们来这里,就是想行个注目礼,向医护人员致敬。
一名男子盯着手机直播,嘟囔着“飞机2点就落地了,咋还没过来呢?”,同伴则劝他“下飞机不得点时间啊?还得运行李呢,估计也快了!”
焦急中,时间变得慢慢吞吞。熬到下午2时45分,人群中一名男子高喊一声“来了,医疗队车队来了!”,人们一齐转头,警用摩托车开道,三辆大巴车开了过来!
交警在高速口整齐列队,向医护人员们敬礼,前来迎接的市民们挥舞着国旗,向大巴车挥手呼喊……车队未做停留,沿着青年大街向北驶去……
临走前把房间打扫干净
3月20日晚,辽沈晚报记者与辽宁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侯思远取得了电话联系,他说19日晚确定第二天要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和医疗队的战友们把宾馆房间打扫了一遍,“毕竟住了快两个月,打扫完之后,我们围着酒店走了一圈,仔细看一看周围的一草一木,大家都很不舍。”
在2楼阳台,他们眺望莲花湖夜景,心情难以言表,“回家肯定是高兴的,可以多陪陪家人,但这是我们战斗快两个月的地方,就要走了……”
20日一早7点多,侯思远就和同事们起床开始收拾行李,“蔡甸区很多市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都来送我们,看到这一幕我当场就哭了……他们打着‘一路平安’、‘感恩’、‘辽宁老铁’字样的标语,道路两侧自发来送别的市民朝我们挥手,我能看到他们眼睛亮晶晶的。”
飞机降落在桃仙机场,侯思远说“回沈阳的待遇特别高”,不仅飞机过水门,大巴车还有交警骑摩托车开道,“在青年大街上,等红灯的车辆一起鸣笛,朝我们挥手,还有人下车向我们竖大拇指,这一切把我们捧上天了都,其实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在宾馆门口,妻子带着孩子迎接他凯旋。“之前通话就说好了远远看一眼就走,但孩子看到我就控制不住要跑过来抱抱,那种感觉真的很复杂,不抱他肯定会伤心,但我必须克制,相信孩子长大后一定会理解……”
对于未来的日子,侯思远说希望归于平淡,“我们科室一共去了17名医护人员,在家的同事忙得团团转,都在超负荷工作,科里很不容易,生活终究要回归正常,越早越好吧,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每个人都能回归正常。。”
回沈医护人员第一餐都吃啥?
驰援武汉55天,医护人员最惦记的就是家乡味道。那么,回到沈阳的第一餐,他们都吃了啥?
省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入住的辽宁大厦,晚上的第一餐给医护人员准备了大虾、葱爆肉、炒茄条、炒蒜薹等,每一位医护人员还都有一只海参,主食是米饭、地瓜、饼,除了这些,让医护人员最高兴的是吃到了黄瓜、萝卜等蘸酱菜。随餐的还有水果和酸奶。
每个房间,都备有牛奶、矿泉水,洗漱用品也都是特别准备的瓶装的,力求让医护人员有着回家的感觉。
13名沈阳市属医院医疗队员入住的沈阳碧桂园玛丽蒂姆酒店,第一顿饭包括锅包肉、地三鲜、酸菜肉丝、奶白菜汆丸子汤等家乡菜式,每个房间同样有水果、点心、牛奶、酸奶和矿泉水,还准备了酱油、醋、老干妈辣酱等调味品,供医疗队员在房间内就餐时使用。
作为隔离酒店,入住的医疗队员都享受“专属区域、专属电梯、专属通道”,与普通住客区域分离,且享有入住的绿色通道。
“我们酒店一共将承接111名沈阳市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回沈隔离,酒店3-6楼的D区和E区将为分批归来的医疗队员逐一开放,每批队员入住单独区域。我们为医护人员准备的房间是标准的单间大床房,配有独立卫生间和宽敞的阳台,站在阳台上能够看到楼下的酒店园林和湖景,医疗队员入住的每个房间都是湖景房。如果队员想要点外卖、收快递等,我们有专人将外卖、快递等按流程取来放在房间门口。”沈阳碧桂园玛丽蒂姆酒店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销售部总监汪德志介绍。
晚餐多了一碗长寿面
与其他医护人员不同,辽宁省肿瘤医院于辉的晚饭,还多了一小碗长寿面——这一天是他的生日。
驰援武汉的55天,他错过了母亲66岁的大寿,错过了女儿的生日;自己的生日终于在回到沈阳的第一天到来。
“虽然还是不能和家里人一起过生日,毕竟是回到家乡啦!晚上吃完饭,还和父母、我爱人孩子都打了电话。这个节点上,战疫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医护人员已经开始分批回到各自的家乡,我这个生日真是最特别的生日。”于辉说。
辽宁省肿瘤医院也特意送来了贺卡等。
自从到了武汉,于辉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发一条“今日平安”,有时会配上当地的图片、有时是自己的近况,一直到3月19日:今天是来武汉的第54天,我也在朋友圈里说了53个今日平安,今天是第54个,也是最后一个。今日平安。明天就要回家了,今夜注定无眠,在这54个日日夜夜里,武汉已然成为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是我用生命和汗水守卫的地方。心里五味陈杂,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忧伤,有家的向往,也有对这里的不舍。黄鹤楼是什么样的,长江大桥有多长,武大的樱花你又是什么样子的?待明年花开时,我一定再回到这个地方,看春的色彩,听那一池子的蛙鸣,吃一碗热干面。
吃到了烤串、麻辣烫和鸡架
“江城子——驰援武汉 医护聊发少年狂,左背包,右拉箱,卫帽防服,千里赴楚乡。为抗疫情逆风行,万劫千难,立如松。请命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勇气在胸,誓要保汉阳。汇战病毒守日夜,众志成城,疫去安康。”
这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隋吉峰刚到武汉不久时写的一首词,也是他驰援武汉55天的真实写照。
隋吉峰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儿子才刚刚出生两个月:“投身重症事业十年了。除夕夜收到需要报名去武汉抗战疫情的通知就立即报了名,年初一整装,年初二医院动员会上,我向党组织提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未入党门,先做党人,谁言医者皆文弱,不破疫情誓不回。”
“武汉我以前没有去过,这是我去的最远的地方,环境还是不错的,就是吃饭的口味不一样。下了飞机就算到了家,真是人生的巅峰礼遇:水门礼、警车开路、咱大沈阳的老少爷们夹道欢迎,直接触碰我心底的琴弦,感动的不要不要的。”隋吉峰笑着说,“今天晚上,辽宁中医还特地给我送来了羊肉串、烤鸡翅、麻辣小龙虾、麻辣烫和鸡架……”
辽沈晚报记者 隋冠卓 李毅
(相关报道见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