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辅助浏览
- 网站导航
- 网站首页
- 交通政务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党建工作
- 行业服务
- 政民互动




雷锋,是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雷锋,更是一种精神,传颂在神州大地上。您知道吗?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与沈阳相关的工作、学习活动时间占了330多天,而雷锋的成长和雷锋精神的形成与和平区密不可分。3月5日,和平区线上举办以“践行雷锋精神 共建和平家园”为主题的学雷锋行动启动礼,并招募志愿者。通过线上分享,雷锋在和平区的足迹更清晰地舒展开来。
沈阳站是雷锋做好事的中心地点
从1960年年底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外出作报告,出差的机会多了,那时候开始流传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而做好事的中心地点就是沈阳站。
1960年冬季的一天,雷锋要到某部队作报告。在沈阳站准备换车的时候,雷锋突然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女子,原来这位女子从山东老家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觉得这位朴素的大嫂说的是实话,于是就领着她到了售票处,掏钱买了一张火车票。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去。”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后来,这句产生在沈阳站的话成了妇孺皆知的名言。
沈阳是雷锋政治生命的诞生地
1960年10月,位于和平广场附近的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决定树立雷锋为典型。从此雷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典型,走向了更广阔的地域,雷锋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雷锋的政治生命在沈阳诞生。雷锋去世前半年的最后一张标准照也在和平区拍摄。1962年2月17日,雷锋专门到沈阳的生生照相馆拍摄了一张标准像。事实上,雷锋那张最著名的手握钢枪的照片也是在当时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北院拍摄的。1962年8月15日,雷锋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2岁。而在此之前的7月,他在沈铁实验一校(现沈阳铁路实验中学)给全体学生作了一场毕业教育报告;8月2日,他在八一剧场参加报告会。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