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辅助浏览
- 网站导航
- 网站首页
- 交通政务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党建工作
- 行业服务
- 政民互动




一、项目概况:
沈阳地铁十号线工程第五标段设计范围为百鸟公园站、百长区间、长江街站。其中百鸟公园站位于崇山中路路与怒江街交叉口东侧,车站主体崇山中路东西向设置,为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百鸟公园站设计起点里程为K7+355.172,设计终点里程为K7+546.972。百鸟公园站是10号线一期工程中间站,沿车站方向的崇山中路为沈阳市交通主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60m,现状路宽38m;车站垂直的道路为怒江街,道路红线宽30m,现状路宽18m。本站站总长191.8m,标准总宽22.70m,地上建筑面积636.17㎡,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022.59㎡,地下二层建筑面积4368.64㎡,总建筑面积12027.40㎡。长江街站位于崇山中路与长江街交叉口北侧,车站主体沿崇山中路东西向布置。车站计算站台中心里程为K8+453.455。沿车站方向的崇山中路为沈阳市交通主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60m,现状路宽38m;垂直车站方向的长江街道路红线宽30m,现状路宽28m。本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本站总长190.30m,标准总宽20.70m,地上建筑面积661.01㎡,地下一层建筑面积5871.46㎡,地下二层建筑面积3996.49㎡,总建筑面积10528.96㎡。
二、主要技术难点:
1、超浅埋暗挖出入口近距离下穿大管径老旧排水管线施工风险控制技术
百鸟公园站A、B出入口通道近距离下穿多条排水管线,管线与结构竖向距离最近约1m,其中个别排水管建于1982年,为素混凝土结构,且为排水主干线。排水管线位于中粗砂、砾砂层中,地层稳定性差,为了减小暗挖风险,通道近距离下穿多条重要管线时,为了尽量加大出入口结构与管线距离,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形式,辅以108×5@300大管棚+ 32×3.25@300小导管超前土体加固的技术措施,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提高土层自稳能力,并采用CRD工法进行开挖,减小分部开挖跨度,并在拱脚试做锁脚锚杆,增加格栅稳定性,减小拱部应力释放等,尽量减小暗挖施工对地层的影响,减小土体变形,有效的保护了出入口上方排水管线。
2、车站基坑临近高架桥变形沉降控制技术
长江街站基坑深度约18.2~19.9m,基坑与桥桩净距约2.6~4.6m。同时,C出入口近距离暗挖横穿黄河立交桥,出入口距离桥桩最近约4.8m。为了控制地层沉降,本工程创作性采用大刚度围护结构,靠近黄河立交桥一侧围护结构采用1000×1400灌注桩,标准段采用Φ800@1200灌注桩,第一道支撑采用混凝土撑,以减小基坑变形对立交桥的影响;同时,为了避免围护桩施工可能产生塌孔对立交桥造成不利影响,靠近黄河立交桥一侧围护结构外侧施作双排旋喷桩。C出入口侧穿桥桩时,在出入口两侧打设Φ600,1000隔离桩,避免暗挖土体扰动传递至桥桩,采取以上措施后,保证了车站及出入口施工时黄河立交桥的安全。
3、大断面暗挖区间近距离平行侧穿(下穿)高架桥、建筑物及大直径排水管线变形沉降控制技术
百~长区间在长江街站前设渡线、存车线,结构开挖跨度最大13.6m,高度约10m,区间覆土最小约10m。区间在270m长度范围下穿排水砖涵的同时侧穿黄河立交桥及引桥,同时在130m长度范围侧穿辽宁大学文化科技园3~4层楼。为了减小区间隧道开挖对立交桥及建筑物的影响,在区间隧道与桥桩及建筑物之间,打设隔离桩,桩长约19.2m,将隧道开挖对土体的影响通过大刚度的桩群进行物理隔离,避免传递至桥桩基础,同时对引桥设置三道预应力锚索+10mm厚钢板进行对拉,锚索横向间距5m,纵向间距1.5m,增加引桥的整体性及对不均匀变形的承受能力。为了保护排水砖涵,区间大断面隧道拱顶120º范围段采用双排Φ32小导管超前支护,采用双侧壁导坑发进行开挖,并及时进行衬砌与地层之间的填充注浆、地面结构的跟踪注浆,通过以上措施,将区间开挖对土体的影响限制在小范围内,避免土体变形传递至周边,保证了区间安全下穿立交桥、大直径管线及建筑物。
4、与远期规划车站换乘方案研究
百鸟公园站为规划地铁六号线与本线的换乘站,结合远期换乘方案对本站站位进行合理分析,考虑远期规划线路的不确定性,且保证其远期建设的可实施性,应预留灵活的建设条件。本工程充分利用百鸟公园地块布置六、十号线车站主体、出入口、风亭及换乘空间,在车站主体侧墙预留多处换乘接口,确定新建车站与规划车站远期不同的换乘方案,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需求,避免造成废弃工程。设计过程中分别从站位选择、换乘方式、换乘流线组织、防火疏散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5、 因地制宜,多项技术结合降低严寒地区能耗
沈阳地处严寒地区,具有冬季持续时间长,根据本地气候特征,空调冷源采用风冷冷水机组的形式,提高制冷效率,节能经济,相较传统水冷式冷机安装简便、车站内机房及冷水机组地面安装占地面积小、维护保养简单,减少后期运营维护费用。结合本线全高式安全门非封闭的特征,公共区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补风的方式,充分利用室外空气冷量,满足新风需求,低碳节能,同时节约管线空间,缩小了车站规模。通过理论计算与对既有线的现场调研,合理确定给排水防冻保温范围,有效的降低了冻害的发生,降低了保温成本。
三、主要技术创新点:
结合本工程特点,采取了多项创新性技术,达到了建筑布局合理,结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设备节能环保等技术先进效果。
1、超浅埋暗挖出入口近距离下穿大管径老旧排水管线施工风险控制技术
在城市中,超浅埋暗挖法施工的隧道和地下工程经常会下穿地下管网,尤其是暗挖出入口,拱顶覆土一般小于一倍洞径,如果施工控制不当经常会造成管线开裂破坏,甚至会造成地面塌陷、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等灾难性后果,因此,超浅埋暗挖出入口隧道近距离下穿管线是浅埋暗挖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安全问题。本标段百鸟公园站A、B出入口通道近距离下穿2400×2200砼排水管、2200×2000砼排水管、∅1200mm玻璃钢夹砂排水管,管线与结构竖向距离最近约1.0~1.3m,其中砼排水管修建于1982年,为素混凝土结构,是区域内的排水主干线。且排水管线位于中粗砂、砾砂层中,地层稳定性差,为了减小暗挖风险,通道近距离下穿多条重要管线时,为了尽量加大出入口结构与管线距离,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形式,辅以Φ108×5@300大管棚+ DN32×3.25@300小导管超前土体加固的技术措施,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提高土层自稳能力,并采用CRD工法进行开挖,减小分部开挖跨度,并在拱脚试做锁脚锚杆,增加格栅稳定性,减小拱部应力释放等,尽量减小暗挖施工对地层的影响,减小土体变形,有效的保护了出入口上方排水管线。
2、车站基坑临近高架桥变形沉降控制技术
长江街站沿崇山中路路北敷设,崇山中路路中为黄河立交桥,修建于1994年,桥梁为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基础为人工挖孔端承桩,桩径2.5m,长9米。车站基坑深度约18.2~19.9m,基坑与桥桩净距约2.6~4.6m。同时,C出入口近距离暗挖横穿黄河立交桥,出入口距离桥桩最近约4.8m。车站主体明挖基坑及出入口暗挖施工时如何控制地层变形,保证黄河立交桥安全及下穿管线安全是本站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控制地层沉降,本工程采用大刚度围护结构,靠近黄河立交桥一侧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400灌注桩,标准段采用Φ800@1200灌注桩,第一道支撑采用混凝土撑,以减小基坑变形对立交桥的影响;同时,为了避免围护桩施工可能产生塌孔对立交桥造成不利影响,靠近黄河立交桥一侧围护结构外侧施作双排Φ550@400旋喷桩。C出入口侧穿桥桩时,在出入口两侧打设Φ600@1000隔离桩,避免暗挖土体扰动传递至桥桩,采取以上措施后,保证了车站及出入口施工时黄河立交桥的安全。
3、大断面暗挖区间近距离平行侧穿(下穿)高架桥、建筑物及大直径排水管线变形沉降控制技术
百鸟公园站~长江街站区间在长江街站前设渡线、存车线,暗挖断面开挖跨度最大13.6m,开挖高度约10m,区间覆土最小约10m。区间在270m长度范围下穿2000×1000排水砖涵的同时侧穿黄河立交桥及引桥,同时在130m长度范围侧穿辽宁大学文化科技园3~4层建筑物,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2m。本区间位于砾砂层中,土体稳定性差,遇水极易坍塌,暗挖区间施工期间如沉降控制不当,地层变形过大,容易引起上方排水砖涵渗漏,直接导致掌子面失稳,引起地面塌方,影响周边立交桥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地面塌陷、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等灾难性后果。为了减小区间隧道开挖对立交桥及建筑物的影响,首先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1m,在区间隧道与桥桩及建筑物之间,打设φ1000@1500隔离桩,桩长约19.2m,将隧道开挖对土体的影响通过大刚度的桩群进行物理隔离,避免传递至桥桩或建筑物基础,同时对引桥设置三道预应力锚索+10mm厚钢板进行对拉,锚索横向间距5m,纵向间距1.5m,增加引桥的整体性及对不均匀变形的承受能力。为了保护排水砖涵,区间大断面隧道拱顶120º范围段采用双排Φ32小导管超前支护,采用双侧壁导坑发进行开挖,并及时进行衬砌与地层之间的填充注浆、地面结构的跟踪注浆,通过以上措施,将区间开挖对土体的影响限制在小范围内,避免土体变形传递至周边,保证了区间安全下穿立交桥、大直径管线及建筑物。
4、与远期规划车站换乘方案研究
本标段百鸟公园站为规划地铁六号线与本线的换乘站,结合远期换乘方案对本站站位进行合理分析,考虑远期规划线路的不确定性,且保证其远期建设的可实施性,应预留灵活的建设条件。本工程充分利用百鸟公园地块布置六、十号线车站主体、出入口、风亭及换乘空间,在车站主体侧墙预留多处换乘接口,确定新建车站与规划车站远期不同的换乘方案,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需求,避免造成废弃工程。设计过程中分别从站位选择、换乘方式、换乘流线组织、防火疏散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对后续沈阳地铁换乘站的设计和施工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5、 因地制宜,多项技术结合降低严寒地区能耗
沈阳地处严寒地区,具有冬季严寒且持续时间长、夏季短促且凉爽的特点。根据本地区气候特征,空调冷源采用风冷冷水机组的形式,提高制冷效率,节能经济,相较传统水冷式冷机安装简便、车站内机房及冷水机组地面安装占地面积小、维护保养简单,减少后期运营维护费用。结合本线全高式安全门非封闭的特征,公共区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补风的方式,充分利用室外空气冷量,满足新风需求,低碳节能,同时节约管线空间,缩小车站规模。通过理论计算与对既有线的现场调研,合理确定给排水防冻保温范围,有效的降低了冻害的发生,降低了保温成本,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各一项。采用多项节水节能环保措施:①取消消防水池设置,节约用水约200m³。②采用优质管材和管件,减少管道的腐蚀和滴漏。③消防水泵充分利用市政压力,减少消防水泵运行功率,节约电能,生活给水采用市政直供方案,节约电能。④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降低用水量。⑤选用低噪声设备,且所有设备基础及管道均进行减震处理,有效降低噪声。
6、 采取积极主动设计模式,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
开展主动设计模式,积极与市政给水部门争取两路水源,且在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采用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直接吸水方案,与消防水池方案相比,节省消防水池的土建投资及土建规模,且降低了后期对消防水池的运营维护量。将给排水设备系统上传至FAS、BAS及综合监控系统,实现给排水系统全面自动化控制功能。